农苗网

|

东方苗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东方资讯 > 正文

“东方紫”, 紫气东来!

发布日期:2012-12-03 21:55:2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  浏览次数:2839

东方苗木

“东方紫”, 紫气东来!

在“天下第一福地”——茅山之侧,是一片世外桃源般的优质桑葚果园,也是目前世界上较理想的纯天然桑果种植园。 这里的桑果聚天地之灵气,吸天地之精华,在复苏的季节里尽情地汲取营养,享受稀有的自然恩宠。而就是这里的桑果,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产业——“东方紫”。 民间圣果 养生佳品 桑葚,又名长生果、神仙果、养生圣果,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紫色鲜果”。 早在2000多年前,桑葚的养生价值就已被追求养生的道家发现。桑葚的神奇保健功能在《中国大药典》、《唐本草》等医学典籍中均有记载,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较佳保健品”。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桑葚利五脏关节,通血气,安魂镇神,令人聪明。” 1993年,国家卫生部将桑葚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资源目录。现代医学也已证明:桑果中含有的花青素是迄今为止人们所发现的较出色的天然抗氧剂,其抗氧化作用甚至优于公认的维生素c与维生素e。 而桑葚中硒的含量也令人震惊。作为“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的硒,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科学补硒可以预防高血压、心脏病、高血糖、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多种疾病,但是硒在人体内无法合成,必须由外界摄入。有机硒是人类唯一允许使用的硒源,在酿酒原料中桑葚硒含量竟达到葡萄的28倍之多。 1999年,道教圣地茅山,就专门从台湾引进了优质的酿酒专用桑葚树种“桑果1号”,不施任何化肥,天然栽培。自此,桑葚基地也由1000亩迅速发展到如今的3000余亩。 一“紫”独秀 另类情怀 “2000多年前,祖先们用桑蚕文化铺就了连接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那条漫长的商路不但为西方送去了丝绸,更向当时世界彰显了中华的文明与强大。如今,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我们希望带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与历史积淀,再次以桑蚕文化走向世界,续写中华文化的辉煌。” 正是缘于这种伟大的情怀,句容九州桑果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庆国独辟蓝海,志在开创世界紫酒第一品牌,并以“东方紫”之名,与红酒、啤酒、白酒、黄酒比肩,打造世界第五大酒品,颠覆性地重塑世界酒业格局。 对于紫酒的记载,较早出现于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8年),位于今新疆境内的于阗国国王李圣天,就曾经用皇室秘制的紫酒作为专用“国酒”,宴请来自中原地区的晋国使团。《新五代史》亦有记载:“以蒲桃为酒,又有紫酒、青酒,不知其所酿,而味尤美……”后经考证,文献中提到的紫酒就是采用桑葚酿制而成的美酒。 酿制紫酒对桑葚品种、采摘时机和保存时间等因素要求极为苛刻。酿造“东方紫”的“桑果1号”体型较大,颗粒饱满,因此酿造出来的酒,口感醇正清爽,营养保健功能更出众。据《美食导报》报道,“桑葚酒所含微量元素硒高于葡萄酒的12.41倍,蛋白质为葡萄酒的8.44倍,赖氨酸是葡萄酒的9.23倍,防癌抗癌物质花青素是葡萄酒的5倍,抗氧化物质也远远高于葡萄酒。” 目前,“东方紫”产业在全国已有“六大基地”。北京怀柔、江苏句容和新疆伊犁的种植基地及酒庄用地已完成规划,山东德州、海南、云南等地的酒庄和高端会所的运作实施也已提上日程。 “红酒是舶来品,紫酒是咱们民族自己的品牌。”对紫酒的未来,周晓杰总经理侃侃而谈,“东方紫”已被指定为北京道教养生协会专用酒,著名艺术家闫肃老先生对紫酒情有独钟,目前公司正在为2014年在美国上市积极准备…… 如今,紫酒这凝聚这中国传统文化的美酒,在“天下第一福地”再次焕发出生命的光芒。 五朵金花 绽放光彩 像“东方紫”这样的特色产业,在句容茅山镇还远不止这一个。 近年来,茅山镇致力打造“高效农业特色镇”,全镇高效农业总面积达5万亩。在高效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茅山镇注重培育地方特色,确定了葡萄、苗木、金银花、桑葚、玫瑰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了以丁庄村为核心的万亩葡萄园,以永兴村为核心的万亩苗木基地和玫瑰种植园,以丁家边村为核心的千亩桑葚园,以前陵、蔡门村为核心的千亩金银花基地,培育出了“继生”葡萄等一批品牌产品和优势生产基地,实现了树形象、创品牌、扩市场、增效益的战略目标。 他们充分发挥茅山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抢抓苏南等地农业产业加紧对外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度吸引工商资本进军农业。近年来,全镇工商资本注入农业项目23个,总投资2.4亿元。东方紫酒、国家aa级景区怡景湾度假村、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九龙山庄已成为该镇高效农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性工程。 目前,全镇建成镇江市级农业现代化园区1个,特粮特经科技示范园24个,家畜禽养殖基地3个,涌现了东方紫、小康公司、丁庄葡萄园、五木源、玫瑰园、木坝生态园、海韵生态园等一批示范亮点工程。 高效农业五大产业,宛如五朵金花,在茅山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本报通讯员 刘凤珍 王慧慧

“东方紫”, 紫气东来!

 
  • 下一篇:
  • 上一篇: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